科幻小说丨末日英雄:天书(二)
本期科幻小说来啦~
今天继续为大家推送:
02
✦智群时代
末日英雄:天书(二)
✦
科学,到底哪里才是尽头?
我叫星耀。我这一代人,很多都叫星耀、远星、得胜等等这类的名字,都源于天球第7区北十字座方向十九年前那次夺目的星光爆发。人们都在猜测原因,但谁也不敢妄下断言,能做的只有把美好的祈愿融入下一代的名字。
天空繁星点点,隐隐花香从窗外飘入,悠悠弥散在屋内。爷爷坐在窗边,出神向外望着,我又注意到他的手,一根手指有残缺。以前我没敢问,今天我终于鼓足勇气问了出来,爷爷这才讲起了他经历过的那一幕幕……
他曾在一个加速器实验室里做研究员。实验室向政府申请了快十年,才争取到一笔巨额经费,实验项目:两个极微型黑洞环绕对撞。目的:观测引力场激变及其他可能的衍生现象。
在精心准备了两年后,实验正式启动。16个微距观测站环绕在核心对撞室外很远。启动那天,爷爷值守其中一个观测站。
两个直径只有百分之一纳米的黑洞互相环绕,越贴越近……突然,观测器一片漆黑!
紧接着,有人听到7号观测站里,爷爷发出一声惨叫。后方的同事匆匆忙忙冲过来,打开门,看到了瘆人的一幕——地上有一滩血,爷爷正捂着左手,疼得龇牙咧嘴。
几天后,事故分析报告出台:两个微型黑洞在无限贴近的一刹那间,随机引发了周围某些物质的畸变。影响半径不大,没超出实验区范围。一共6处异常,5处是设备,一处则是爷爷的半截手指。这6处的物体都被齐刷刷切断,向西飞去。最让人费解的是:这6小块物体里,有的居然实实在在嵌入了其他物体里。爷爷的那截手指,就牢牢“栽”进了观测室的墙壁。之所以说栽,是因为手指的有机分子和墙壁的金属原子,两者发生了“嵌合”。
如果粒子比作足球那么大,那么彼此间的距离就像足球场的边长一样长。在微观层面看,物质其实是很稀疏的,使得物质结构稳定下来的原因是粒子之间的斥力。而在实验的那一刻,这种斥力是如何被打破的,无人知晓。
后来的研究有了一些突破,在两个具有不同内部物理规律的黑洞无限接近的瞬间,各自内部的奇异的物理规律互相影响,在接触面上形成新的效用规律,从而影响外部世界,随机改变了周围那6处物质的质量耦合进程,使之在短暂的瞬间失去了质量。
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,参数的调整,又有多达数百种令人瞠目结舌的实验结果呈现:能控制扩大黑洞自身内部物理规律影响半径的、能让物质全部转化为光子的……
再后来,几个关键参数被找到:黑洞电核、质量、旋转速度,尤其是参与融合畸变的黑洞数量。不同参数组合,外泄效用也不同。每个参数在理论上都是无限的,所以组合起来的结果更是无穷无尽。
因为这些组合无不展现出其中蕴含的巨大能量,后被定名为:黑洞组合群能。
驾驭“群能”成为当时最炙手可热的课题。在已经发现的数百种组合中,有限的几种进行过宏观质量层面的实验——
爷爷还清晰地记着规模最大的那一次,也是为数不多的被提前精确计算、预测的群组合:一座荒山,高耸入云。随着实验的开启,从半山腰以上的部分,整体向西漂移了一大段距离,山峰断口处平整如削,明晃晃地映射着阳光。一时间,落石遍野,雷鸣般的巨震充斥着山谷。瞬间移山造海的惊天力量第一次被我们握在手中。
但宇宙再次展现出他的不可捉摸和无限深邃,更多的群组合无法计算预测,也没人搞得懂怪异现象和参数的关联原因。在大家都垂头丧气的时候,爷爷却看到了事情的另一面,他极度兴奋,涨红了脸振臂高呼:
几个组和就能带来这么神奇的结果,如果是3个、10个、100个呢?现象领先理论!实验领先理论!物理学,又要迈进黄金时代!光速,光速航行!冲破玻璃之城!哈哈哈……
被切掉手指都在所不惜。改写历史的往往是他这样的疯子。
爷爷提到的光速航行,源自一种设想——假设能改变飞行器前后的空间密度,使得船头空间“稠密”、船尾空间“稀薄”,那么飞船将得到一股来自前方的强烈引力,从而猛烈加速,直至逼近光速。
光速,光速,光速航行。他们最渴望的这种组合,在后来的几千次实验中却从未出现,反而发生了多次重大事故。爷爷等了三十多年,熬过了金色的青春,耗尽了锐气,从不服输的他也慢慢学会认命。命运像个老千庄家,明知道你急要哪张牌,但永远不会发到你手上。
群能实验最终被迫叫停,只保留了明确已知、可计算、可控制的14类群组和。
但这已经足够了。所有前沿理论最先应用的领域一定是军事,自古概莫能外。各国签署了禁止群能实验条约后,以现有可控理论展开了新一轮军备竞赛,如火如荼。内含数百万个极微型黑洞的武器相继问世,形状怪异:椭球型、金字塔型、菱形等等。绝对黑暗的存在,绝对骇人的力量……
爷爷,你提到的玻璃之城,是什么?
哦,现在服役的反物质动力航天器,设计上限40%光速、折返航程上限60光年。但这么多年了,无论朝哪个方向出发的,从没一艘飞出过11光年之外,一触到这个距离,必然失联,杳无音信。就像有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空心玻璃球,以太阳系为中心,死死封在所有方向上。很奇怪,但没人知道为什么。
我清楚地记得那天爷爷在收回思绪后,淡淡地说:已知越多,未知也越多。
科学,也许永远没有尽头。
未完待续
来源: 蝌蚪五线谱

笔趣阁无广告免费版下载
小说阅读 / 33.5M / 2025-02-09
笔趣阁APP官方下载入口